首页 资讯 正文
汽车预言家 | 管清友、水皮、吴迎秋解辨宝马财报:探寻新经济下全球汽车发展
来源:转载 编辑:汽车预言家 2020-03-23 10:28:00 2110浏览

收藏

分享

0

2110

买车网

3月18日,宝马集团召开2019年度业绩报告会。财报显示,在多种内外波动因素影响下,2019年宝马集团顺利达成既定业绩目标,营业收入超过1042亿欧元,销量首次突破253万辆。

与几年前相比,目前汽车行业面临整体转型,全球车企营收都面临着外来冲击和内部挑战,市场向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的技术进步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在波动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在转型中控制成本保持盈利的同时,向消费者交付可靠的高品质产品?如何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工业转型中抓住技术引领优势?跨国车企如何协同各区域市场之间协调发展?如何提升投入产出的效率?接下来包括宝马在内跨国车企针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该做出哪些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3月18日晚,寰球汽车集团连线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华夏时报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两个小时的对话中,围绕宝马集团2019年财报、新经济环境下汽车行业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中国市场未来的地位等问题,三位跨界专家分别给出了他们的思考与建议。

左右滑动查看管清友、水皮、吴迎秋精彩观点

买车网

买车网

买车网

以下为采访实录

寰球汽车

三位对宝马集团2019年的业绩直观印象分别是什么?

吴迎秋:第一、总体评价宝马2019年财务数据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盈利,在当下复杂的汽车市场环境下,能够有不错的盈利表现很不容易。第二、宝马现在处于转型时期,所以有很多信息是不能简单看财务数据的。比如近几年宝马集团一直在新技术、新车型、新战略上做探索,这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战略投入。因此,宝马集团2019年营收与投入两端保持一个合理的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宝马集团2019年大型车战略是成功的。数据显示,宝马集团2019年大型车增幅高达75%,这是宝马集团营收突破1000亿欧元的有效保证,另外纯电动汽车也有较大增幅。两项数据告诉我们,宝马集团不仅重视投入,还十分重视短期收益,而且在新能源等战略投入上已经有了初步回报。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宝马集团2019年四季度大幅增长,表现出新任董事长齐普策带领的新团队在业务执行上做的不错。这些都是好的势头。

水皮:首先,宝马集团2019年营收超过1000亿欧元,这是历史营收第一次突破千亿欧元。同时宝马集团2019年整体销量规模涨幅不少。这说明在全球经济不稳定、中国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的大环境下,宝马集团在市场规模与效益上还在扩大,这难能可贵。

第二、我注意到宝马集团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等新技术、新产品在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已经突破70万辆,而且增长幅度很大,这说明宝马集团抓住了全球市场重心。

在投资领域,投资人看的是企业发展预期。和特斯拉这种过山车的行情不同,我认为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更愿意接受让人放心的“创新汽车产品”,但前提是一定要把握时间,在大家预期最大的时候满足消费需求。

管清友:我对三个数字印象比较深。第一个数字是两位专家提到的整体营收第一次超过1000亿欧元,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宝马集团2019年一季度受到欧洲政策影响做出14亿欧元拨备金的前提下,能实现这样一个营收成绩是非常不易的。

第二个数字,宝马集团最近几年研发投入每年都超过50亿欧元,我想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是宝马能保持一个持续稳健增长的基础,我也希望这一点在未来宝马集团能继续保持。

第三个数字,宝马集团2019年在中国市场竟然增长了14%,销量超过72万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中国汽车市场2019年经历了非常大的波动,整体汽车销量下滑严重。宝马能在中国市场维持14%的增长,是值得肯定的。

寰球汽车

过去,水皮老师提出一个新名词叫企业“市梦率”,你认为,宝马这样的德国企业在战略布局上未来的“市梦率”有多大?

水皮:应该讲德国企业还是相对谨慎和稳重的。我们知道,“市梦率”是伴随着互联网概念产生的一个概念,体现在资本上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所以才出现了特斯拉这种企业,从一两百美金冲到四百美金,再从四百美金一口气冲到九百六十多美金,市值等于是福特、通用、保时捷和本田之和,这是名副其实的“市梦率”企业,实际上他本身业绩还是亏损的。

在一般市场上,我们还是讲市盈率的概念,因为做企业,还是要讲投入产出,做产品还是要做能带来利润的产品,这点非常重要。不能只看一次性买卖,关键是你买这个车能不能得到持久的升级服务。我想这方面宝马要比特斯拉更有优势。而且,宝马在新能源、智能化等各领域技术布局比“市梦率”的企业更广泛。对比可以发现,特斯拉在中国建厂造车就是一个“速成班”,而且从各个方面取得政策与资金优惠,这不是一种扎根发展的心态。

反观宝马,这家企业在中国深耕多年,不仅围绕中国产业做出调整,而且围绕技术上下游进行布局。不论是电池、充电桩还是与中国企业合作投资,这些都是造车新势力做不到的,这才是做真正的商业生态。其实结合当下大家关注的“新基建”可以看出,宝马的投资布局基本上与互联网、物联网、5G应用、新能源车,充电桩都有关系,就是在参与布局推动发展新兴城市运营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和特斯拉相比,宝马集团这种具有发展厚度的老牌车企,在精耕细作上的能力是别人比不了的,而且这种布局恰恰契合中国社会下一阶段的转型升级需求。

寰球汽车

回到资本层面,你认为宝马集团在战略布局期间在资本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分别是什么?

水皮:还是要有好的产品尽快推向市场,比如iNext这款车型,我看了之后真的很喜欢,这款新电动车的造型让我觉得非常惊艳,我现在关心的就是价格,如果价格有优势,那会是一个对特斯拉压力非常大的车型。

中国汽车市场层次非常丰富,而且处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尽快推出炫酷的新电动车,那么对消费者吸引力会很大。宝马产品早年间就是以酷炫为核心,如何让人耳目一新,是宝马集团接下来研发投入的根本,把过去宝马酷炫、青春的基因发扬光大,尽快把战略车型推向市场,这足够让资本市场和终端消费者眼前一亮了。总之一句话,对于消费者和资本而言,好的产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从投资者角度看,我希望宝马集团的电动车市场占比要不断增大,只有不断做大,才能给特斯拉这些靠市梦率发展的企业足够大的压力。现在资本根本没有把特斯拉作为汽车企业看待,而是用科技股定义,他不按照汽车逻辑发展,投资者围绕他的发展不断制造噱头、制造想象空间。试想,如果宝马集团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能达到一半,股市上一定有人会拿宝马与特斯拉对比。资本不管这种对比是否具有合理性,那个时候成熟的工业技术与充满科技想象的产品相结合,谁胜谁负一目了然。假如届时宝马到中国挂牌,可能估值远远高于特斯拉。

寰球汽车

管老师曾提到企业的投入应该“适度多元化”,同时也指出企业杠杆不要太高,你认为宝马集团在战略转型中应该如何统筹投入产出比?

管清友: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不仅涉及内外环境变化,更关系企业发展理念。我曾经和欧洲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CEO沟通,他们在展示企业业绩的同时也向我展现了投入产出比的模型,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企业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从一个经济研究工作者的角度询问,你们是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种情况?你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这家企业的CEO回答还是令我很惊讶的,他说我们什么都没做,就是一心做好产品,我们相信困难总会过去,消费者需求永远都在。

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深,中国人的思维往往可能会说我们要超越周期,我们要发展多元化,我们要对冲很多风险,但从这些老牌优秀企业身上可以看到,应该坚持自己的传统风格、理念以及经营方式。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汽车企业各有优势,对于新生事物要学习、消化、吸收,但未必一定要做一个所谓的跟随者,特斯拉怎么做,宝马就怎么做,我觉得没有必要。

从长远来看,我建议像宝马这样的企业,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事实上,一个汽车制造商的生命周期是非常久的,宝马已经是一家百年车企了,拥有很多市场经验和打法,所以我觉得在宏观的发展路径和理念上,他应该坚持持续稳健的风格。

所谓“适度多元化”,并非说汽车制造商去做所谓不属于汽车企业的事,实际上这种“适度多元化”是汽车产品的一种升级,我理解汽车的智能化可能确实是个重要方向,智能化又决定了汽车能源动力未来可能是由燃油、燃气转向纯电动力,这实际上是技术架构的变化,但它还是汽车属性,尽管很多人说未来的汽车可能不是汽车了,是个电子产品,但智能化还是汽车发展的方向。所以像宝马这样的百年企业,他对新生事物是接纳的,只不过和造车新势力依靠资本吹出来的泡沫相比更稳健。有人提出宝马是不是反应有点慢了?我觉得倒不是反应慢了,而是宝马的打法更稳健,所谓谋定而后动,学习优秀的新能源汽车或者智能汽车生产企业的优点,有利于自身在可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电动车已经成为新的移动生活出行方式,未来对新能源车的接纳程度可能会更高。其实宝马也是将一种生活方式带给中国消费者。据我了解,他们一直非常重视“选择的权力”,满足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力,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方向的初衷也是如此。宝马的汽车智能化在中国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我也期待宝马在中国市场能在维持2019年这么好的业绩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

寰球汽车

吴老师,这几年你一直观察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如何看待宝马这一系列的动作?另外,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你觉得宝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哪个位置?

吴迎秋:首先要有一个基础的定位判断,世界汽车发展到现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汽车产业已经不是传统汽车的概念了。过去讲传统汽车,可能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到后来是“四个轮子一个电脑”,现在汽车已经被称为“移动出行的综合解决方案”。这时候,汽车概念发生了核心变化,汽车的核心技术同样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从过去看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内饰等等这些技术慢慢逐渐转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等新四化,这是对汽车技术重新定义。在世界汽车的“十字路口”,有用传统的方式做汽车的企业,虽然能活下来,但活的不是那么滋润了,很多新造车势力特别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拨企业开始进入到汽车行业,也来阐述他们对汽车核心技术的一些看法,所以大家都想重新定义汽车。

问题就来了,在这个十字路口难道只是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独霸天下吗?难道我们原有的传统车企就一无是处吗?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分歧。就像刚才水皮老师讲的,特斯拉的股市估值远远高于奔驰、宝马这样的优秀汽车企业,难道特斯拉就比宝马好吗?我们需要重新解读这些问题。像宝马、奔驰、特斯拉,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他们的区别在哪儿?现在很多舆论都在讲特斯拉是创新的企业,而宝马、奔驰是“传统的、落后的”,我想这种论调是需要商榷的。

其实在全球汽车企业中,如果要说特点的话,宝马有两个特点在全球传统汽车集团中是非常典型的。第一个特点是宝马的年轻化,这包括产品特性、品牌特性的年轻化。第二个特点是宝马的创新文化,这是在全球传统汽车公司里名列前茅的。再反过来看特斯拉这批所谓的新造车势力或者互联网基因比较强大的汽车企业,第一、他们讲的东西一定是创新的,是反传统的,他认为你们原来传统思维解决不了当前的新问题了。第二,他面向的人群也是年轻人群。从这两个角度看,宝马具有年轻化和创新活力这样的基本特征,都符合创新企业的定义,但这个特征被一些资本玩家忽略了,或者说资本玩家有另一层考虑,但我认为核心还是他们对汽车公司的了解还不够。

另外,传统汽车和互联网造车的差别在哪里?我认为,首先是理念上的差别。传统汽车企业,总会想“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所以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他会考虑各种问题,会把一百多年汽车制造的经验都结合进去来考虑问题。这是因为汽车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链,这个链条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概念,还包括服务等更多的东西。而互联网造车企业可能更多具备一个特征,就是我敢想敢干,“万一成功了怎么办”。传统企业说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新造车企业想万一成功了怎么办,两种理念都有它的道理。宝马,既具有创新活力的一面,又有结合百年造车经历的一面,他站在十字路口面对新四化的方式是双面性的。

举个例子,当别人在做电动车的时候,宝马不直接选择电动车,他可能优先考虑充电桩,宝马为充电桩投入了很多成本。再往前推,电动车的电从哪里来?宝马在这里考虑更多,他干脆从电池原材料上考虑,买矿山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和原料,所以财报里有很多资本投入。宝马对矿山的投入可能是很长的一个链,所以我们在分析像宝马这样的跨国公司年报的时候,要看近几年的数据,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点,但赚不赚钱是核心。当然,特斯拉另说,不赚钱还能赚这么大的市值,确实水皮老师应该多讲讲这方面内容。

水皮:特斯拉股票涨得快,跌的也快,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就这么半年的功夫。

吴迎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也推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出现了一些富有特点的产品。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新汽车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客观了。回过头来,原来追捧特斯拉电池、方法、续航里程的优势,但现在这些优势慢慢不能成为他的标签,比亚迪现在也开放了,开始对外共享,也有了后来的宁德时代。讲到宁德时代,宝马为了做新能源车,与宁德时代合作,这都是宝马对长期发展的投入,但别的企业都没有。

可以看到,宝马在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权衡。宝马在中国的智能化已经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包容、开放是互联网时代的基调,我觉得宝马在这种创新发展的理念上,希望通过广泛的学习与合作,这是与其他企业不太一样的,或者换句话说,他的保守恰恰是最可取的创新。

刚刚管清友老师讲到企业适度多元化,宝马恰恰就是适度多元化的典型,是适度,不是绝对。我记得在全球说电动车热潮的时候,我在慕尼黑与宝马全球研发负责人有过一次交流,得出的结论是电动化、智能化是一个方向,但现在当各种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不能全部扔掉传统动力技术。换句话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是多元化的发展,这也表现出了宝马独到的一面。

寰球汽车

吴老师,你讲到了对宝马适度多元化发展的看法,对2019年宝马财报展现出的现象你有哪些判断?

吴迎秋:首先有一个判断,全球汽车企业中强者恒强,相反,有问题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像奔驰、宝马、大众势头依然很强,尽管碰到很多挑战,但他们都在转型,依然展现出很强的发展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宝马又通过转型、推出新产品上市,已经提前在业绩上见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单纯投入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看你布局未来的能力。

第二,判断一个企业好坏,不能只看年报利润有多少,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两点:一是技术、产品是不是好的,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是不是消费者觉得领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宝马具备了这两点。二是要看企业的战略眼光,所谓资本市场看长远,就是看企业的战略眼光和发展规划,宝马从下一个一百年开始整个战略的制定,面向未来新四化做出的规划是非常清晰的。

第三,我们要看到世界汽车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一定要以消费者为导向。消费者要买的一定是又好又便宜的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衡量宝马这样的企业,自然不用做结论大家就很清楚了。规律依然没有变,又好又便宜。

第四,要看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衡量世界汽车发展好坏的重要标尺。刚才水皮老师和管老师都讲到宝马在中国的表现很好。确实,凡是在中国发展的好的企业,全球一定好;凡是全球市场出问题的企业,在中国一定出现麻烦。比如PSA,在中国一塌糊涂,在全球也一定是问题不断。比如像宝马在中国去年增长14%,卖了七十多万辆车,我相信一百万辆车很快能够实现。同时,跨国车企一定要注意在中国的发展地位,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高。我过去总在讲,没有什么中国战略,利益在哪战略就在哪,没利益就没战略。现在来看,中国的利益越来越大,大到已经不是在中国为中国了,而是在中国为世界了。因为中国2022年要放开股比限制,跨国公司完全可以控股甚至独资了,所以变成“在中国为世界”了,中国的位置突显的非常大,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大的基盘市场,又拥有极强的创新活力氛围,还有这么多的创新互联网企业,这些对宝马来说都是有用的,对其他跨国公司也是有用的。

所以我们再来看这个报表可以发现,宝马在中国的业务是非常开阔的,“在中国为世界”也是宝马第一个提出来的。从这一点看,数字对于车企老板来说衡量的是挣钱不挣钱的问题,但怎么花钱、花在哪里是另外一个问题。

寰球汽车

刚才吴老师从宏观的角度,谈到了汽车产业现在的一个变局,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今年豪华车企尤其德系车财务数据都有波动,围绕全球宏观经济和政策的调整、外部环境的影响,水皮老师如何评价宝马等跨国车企的发展思路?

水皮:我们现在讨论这个话题是有特定时间场合的,特定时间场合就是疫情。最新消息说,全国低风险地区要提倡安全实名互认,中央非常明确地提倡低风险地区安全健康证明要全国通用,不能再设置障碍。所以说,基本上中国已经度过疫情最危险的时候了,市场正在慢慢恢复,重新回归正常。

但欧洲和美国的情况不乐观,欧洲现在基本上成了疫情主战场了,我估计,欧美市场在今年的情况不太乐观。对于宝马或对德系车来说,中国市场就是他们今年的希望了。

一方面,吴老师提到,中国市场体量大,最关键是中国市场处于升级换代的背景下。但中国市场也不是无限大的,与全球市场一样,正在由增量市场慢慢进入存量市场。存量市场就是现有的品牌重新调整划分势力范围,但好就好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宝马处在扩充市场份额的有力时机,所以我们会看到不仅是2019年增长,实际上2018年德系车在中国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尽管国内整体市场是下滑的,但他们的增长都是两位数,这就是问题。

就像吴老师所说,宝马在中国一年卖到一百万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价格因素是很重要的,如果宝马新能源车在价格上与特斯拉相比拥有更多优势,或者与蔚来相比有优势,那这些新企业还有什么市场呢?特斯拉无论从车型还是设计来讲,对一个仅仅是把车当出行工具的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太多优势。所以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2020年,我觉得全球车企的希望都在中国市场,尽管存量市场分蛋糕,但宝马完全可以再分得大一点,如果适配车型尽快的投放中国市场,而且新车型率先供应中国市场的话,这个蛋糕能切的更大,区别就在投放效率和时机。

疫情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最近燃油价格跌的很厉害,大家使用传统车型的成本就会降低,这对于宝马来讲当然是利好消息,所以事情要辨证地看。油价下跌、疫情冲击会导致全球的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变化,把过去慢慢酝酿的变化提前催化了,其实就把底牌掀开了。这一次,中国是先扛过去了,一定程度上就为下一个弯道超车创造条件。对于欧美市场,我们也希望这个疫情他们能扛过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付出的代价要更大,而且这里面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一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可能对很多企业就是巨大的冲击,包括宝马全球的竞争对手,可能都会产生一些想像不到的影响,对美国、日本的汽车工业,对将美、日作为主要市场或者没有把主战场放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来讲,2020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说到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可能更多的把汽车当一个产品看,像特斯拉、蔚来这种新造车势力,他们的概念和理念不完全一样,他们不仅仅是把汽车当成一个独立的产品看,而是希望由汽车作为起点,构筑生态系统,把车当做系统里面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看,贾跃亭的理念是超前的,可能超太前了,为什么热衷造车?我们都知道现在手机是外生的部分,已经不可或缺,是人与外部世界联系沟通的渠道,而贾跃亭的造车概念就是把汽车比作内生部分,人和汽车是合二为一的,我们通过汽车在系统中保持沟通联系。

当然这个概念也并不难懂,我们能够理解传统汽车企业有自己的路径依赖和发展模式,不可能直接照搬哪种方式,就像吴老师刚才说的,新造车势力是万一成功了怎么办,像宝马这样的车企可能想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如果现在的路径走的比较平稳,可能冒险带来的风险会被平衡,但我想这还是要结合一下,因为在5G、物联网,无人驾驶越来越成为可能之后,新概念车真的是会成为出行系统的组成部分。就像苹果是相对封闭的,但它形成一个生态圈。当然我们希望这个系统最好是开放的,安卓就是开放的一个系统,所以在新势力造车的人来看,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它是系统的一个集成部分,我们也不妨打开一点思路。

我们可以看到宝马在上下游的布局,实际上是潜移默化的悄悄为一个系统做准备,他本来就不是单独做一个车。刚才吴老师说到的收购矿山,布局电池、充电桩等领域,未来还有对整个电子架构系统的设计,这是外界看待宝马这样的企业转型需要着重分析的地方。

寰球汽车

管老师,从2017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存量时代,你曾指出,2017年以后整个中国经济进入到整顿收缩的阶段,结合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脉络,与宏观经济十分相似,那么对于宝马这样的企业来说,如何适应中国宏观经济这一轮周期调整?

管清友:宝马作为一家百年企业,有很多穿越经济周期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个百年企业他经历过很多经济周期,对整个经济周期的变动和汽车行业变动的相关性肯定也有很深的体会。2017年后,中国确实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主要是由于金融监管的强化和去杠杆的施行,从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其实在2017年以后大家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我觉得汽车工业和整个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只能去适应它。

根据我的判断,宝马像一个围棋高手,他不是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更关注整体布局,同时会聚焦到具体的领域,但他可能从更长远的维度去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像宝马这样的全球化企业,一般的经济周期变动不会对他产生太大的冲击,一般的技术出现也不会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种企业要防止类似像手机这种行业的类似冲击。比如像原来的爱立信、摩托罗拉等知名的手机品牌,在面临技术路线选择时出现失误,以至于非常知名的品牌最后就没了。

在商业经济周期这方面,安心的做好自己的布局,做好自己的产品。从现在发生疫情的情况来看,我非常同意水皮老师刚才的预测,中国按照卫健委的说法已经过了高峰期,现在看欧洲和美国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美国出现了时机的延误。因此,对于宝马这些跨国企业来讲,今年的全球市场确实充满挑战。现在中国疫情过了高峰期,确实要把中国作为提升全球增量非常重要的市场来看待,中国的市场特点一个是体量大,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没有那么高,14亿人口,地区经济差距、城乡差距非常大,又在整体上处在人均GDP一万美元的水平,消费升级的动力是非常强的。结合新能源、智能化的技术,我认为按照宝马尊重消费者选择的权力这一理念,中国消费者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需求。这种需求和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这个角度看,宝马抓住消费者的需求,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性价比好的产品是第一位的。

寰球汽车

如何看待造车新势力对传统车企的冲击?

管清友:我认为,要一分为二看待造车新势力对百年造车企业造成的冲击。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的创新、闯劲和不怕失败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也要看到百年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从宝马的文化看,还是秉承开放、包容、持续创新的文化基因去接纳这些所谓创新。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造车新势力和像宝马这样百年以上的汽车企业相比,在基因上确实不大一样,他们考虑问题的起点和逻辑是不一样的,有问题,也有优势。而宝马也有自身的优势,也有百年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这一点应该取长补短。

从穿越经济周期的角度讲,2020财年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可能率先经过第一拨冲击,中国现在主要任务是应对二次输入性疫情的影响。目前来看,政府的组织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也在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稳定经济,所以在这个节点上,宝马应该在市场策略上迅速抓住中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恢复同步甚至领先,利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机会,把中国市场进一步夯实做大,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甚至可能更好的增长态势,以应对在欧洲、美国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

寰球汽车

三位能否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跨国车企未来发展给出一些建议?

管清友:从短期来看,我觉得大家应该抓住这一次中国要大规模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要机会。两位老师也提到,宝马的布局比较完整,无论是互联网技术、5G,工业互联网等等领域都有布局,新能源领域像宝马这样的企业,机会还是很大的,也应当积极参与到中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去。

第二点、尽管遭到疫情的冲击,但中国经济恢复应该也是比较快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在这种条件下,根据中国的情况,在现有的两款主打新能源车型外,宝马在中国市场确实可以持续发力,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造车新势力的优点去适应消费者选择的权力,迎合消费者的痛点。宝马不管是在新能源还是在传统汽车上,甚至在中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乃至在中国整个经济升级和转型过程中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这也是一个全球化企业除了用产品利润回报股东外,帮助投资国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我非常乐意看到宝马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

水皮:第一点建议,宝马在全球市场要更加突出中国的重要性,说的直白些,现在全球就剩下中国市场了,至少半年内没有其它市场。必须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把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当成重中之重,提升中国市场的地位。

第二、加强与中国政府各个系统的联系,与中国新基建的投资进行有效结合,把更多宝马的技术、设计理念尽快融入到中国新基建中。

最关键的是,宝马应该有紧迫感,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加快新能源车上市的速度。提前一季度上市与按部就班地推进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带给中国消费者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政府现在急于恢复经济增长,非常乐意看到企业做出的贡献,如果新车在中国市场率先投放,是一个各方面都得分的好事情。所以我直接的建议就是加速,这对改善报表、改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份额都是好事情。

吴迎秋:管老师讲的穿越经济周期,汽车企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周期性,任何企业都有好和坏的一面。如果好的时候再有良好的引导,不好的时候用科技、研发调整战略,这是企业要做的事。

第一点建议,首先是一定要盈利,另外在盈利的基础上考虑战略定位,是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不是,今天还是抱残守缺挣了不少钱,可能明天就过不下去了;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可能今天挣钱少一点,明天可能就挣大钱了。

第二点,宝马应该怎么干?我们刚才在讲,未来汽车是什么?我觉得未来汽车一定是天上控制地下的,和过去传统汽车想像的四个轮子加一个发动机的概念不同,未来是看天上的,所以最近大家一定不要忽略的一个信息,包括前不久奔驰、吉利都开始做卫星、做飞行汽车,其实都包含了这种思考。

第三点,很多时候战略性的选择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包括这次疫情,也包括油价下跌,这个时候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就是要考虑到推动电动车的时间跨度变长了,企业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等到那一天的到来。电动车是方向,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排除会出现比电池更好更先进的技术,这就要求宝马必须清醒地处理传统技术与战略技术的平衡。

第四点,宝马要坚持创新引领,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最终产品的好与坏,买与不买,营收多与少,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最后一点,宝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中国业务,甚至以中国为基地,发展壮大全球业务。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
输入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