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汽势传媒丨长安PSA分手后 谁会接盘坚持不撤退的DS?
来源:转载 编辑:汽势传媒 2019-11-06 10:02:43 2502浏览

收藏

分享

0

2502

 结束了与雷诺-日产联盟的“绯闻”不久,与FCA“闪婚”的PSA仿佛成了“人生赢家”,然而长安与DS闹“分手”的消息,却让PSA坐上了由大喜驶向大悲的过山车。

根据重庆联合产权交易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长安汽车已于2019年10月28日发出挂牌预披露公告,意图出售长安PSA 50%股权,项目预披露期至2019年11月22日结束。

11月5日,股权转让又有了新进展,根据消息人士透露,在长安抛售合资公司50%股份后,PSA方面也将转让合资公司30%股份,并将请回陈国章接管PSA中国销售公司。陈国章曾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标志雪铁龙DS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裁、长安PSA DS品牌总经理职位。

无论事态如何演进,长安提出与DS分手的态度已是决绝——不同于长安马自达自始至终的“不紧不慢”、长安福特的积极“自救”,更不同于铃木果断“撤退”后长安的全面接盘,声称“坚持不撤退”的DS,这一次未能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

事实上,支持不下去才是真相。

2011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PSA集团,各注资20亿元,共同成立了长安PSA。2013年,中国长安将50%股份转让给长安汽车,并于同年实现量产,动作可谓迅速。而按照长安PSA深圳工厂的最初规划,该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这也足以说明中法双方对DS品牌的高度期望。

然而,耗时六年总共售出8万余辆新车(2013年0.4万辆、2014年2.46万辆、2015年2.7万辆、2016年1.61万辆、2017年0.61万辆、2018年0.39万辆),不足预期单年产能四成,长安谛艾仕着实成为了长安的“烫手山芋”。当2018年销量下滑回归至2013年的初始状态,深圳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2%之时,长安依然不离不弃,去年初,长安与PSA集团共同向合资公司输血36亿元,意图扭转乾坤,现在看来这已是长安谛艾仕“最后的机会”。

情况并未因此而好转,2019年前三季度,DS品牌的累计销量仅2000余辆,创历史新低,而长安PSA的负债总额也已来到近60亿元高点,加之长安汽车在其他业务板块的节节退败,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压身,烫手的究竟是山芋还是定时炸弹,长安自然需要重新打量。

哀莫大于心死,甚至未曾如其他合资伙伴缔造出“曾经的辉煌”,挤不进去的中国二线豪华车榜单,长安这次算是死了心——烫手七年,挽救无果,长期处于“鸡肋”状态的长安谛艾仕,终成长安必须要放手的痛。

行销失误是小,长安谛艾仕未得人心的根源或许还在于产品策略上的失误,有独立且高傲的格调是DS的魅力所在,但坚持推出国人并不感冒的“大两厢”车型,也意味着品牌小众化的天花板无法冲破。如此根深蒂固的品牌风格与产品调性,能靠接盘侠改变?可能性为零。

所以,在长安手中发烫的,在别人手中也必将灼热。

无巧不成书,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的诞生,也为DS的命运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多年前广州标致昙花一现,如今广汽却恰巧是FCA的在华合资伙伴;东风汽车作为最大股东拥有原PSA集团12.2%的股份,向集团内的“十五分之一”伸出援手也不无可能。

当然,广汽菲克和神龙同样在市场窘境中难以自拔,无暇他顾也很正常。

天无绝人之路,恰逢股比开放的新时代,只是,不仅未见强势外资方要求增加股比的桥段,甚至直接跳过了中方伙伴要求自降股比的洽谈,长安的撒手是决绝的,好在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的设立也意味着海外汽车品牌有资格建立独资公司,独立存活也将成为DS坚持不退市的保底退路。

靠人不如靠己,虽已有退路,但凭借单薄的品牌声量,DS独活之路也将充满荆棘,是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论市场总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论发展趋势,车市下滑与消费升级并行,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逆势增长有目共睹;论营收利润,2018年中国豪华车品牌占总销量的8.8%,而全年消费总额高达1.2万亿,占国内汽车消费总额的30.5%——得中国者得天下,任何一家车企都无法轻易放弃中国豪华车市这块巨大的蛋糕,DS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在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看来,“DS虽然是法系豪华品牌,但在国内品牌影响力严重不足,同时其产品力也较弱,本地化做的一般,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DS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黯淡,不排除退出国产的可能。”

在汽势Auto-First眼中,DS究竟是坚持国产,亦或是退为进口,并不重要,雷克萨斯坚持进口依然可以在二线豪华车市场中尽享风光,即便任性涨价亦可保证销量增势,国产与否,与成绩无关。而迅速找准自身定位、分析七年失利的根本原因、制定系统的解题思路,才是DS的当务之急。

其一,如同东风雷诺大胆承认自己是小众的、个性的、高价值的品牌,DS同样可以坚持特立独行的豪华格调,并大胆承认品牌的小众审美取向。相应的,合理的销量预期与产能规划,也将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金压力。

其二,强调个性不意味着高傲地忽略需求,车型策略上贴合中国消费者喜好,产品设计上紧跟时代,本土化是DS最需做出的改变。

其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提升产品推出节奏,对豪华车主流细分市场进行全面布局,量变才能得以实现,切莫走了难兄难弟长安福特多年不发新车自断市场经脉的老路。

其四,徒有不被认可的格调是无用功,DS若想在中国得到品牌飞跃的质变,营销同样需要接地气,毕竟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机会去亲眼见证法国总统坐进他的那辆DS7。

如同PSA坚定不移地强调“DS品牌不会退出中国”,失去合资伙伴的支持也并不意味着DS将一蹶不振,接盘或是独资、国产或是进口,都只是问题的表面,内里的功课能否精进才是DS在华的成败关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试图更加聚焦自主板块的长安若得以挣脱“枷锁”,也是善莫大焉。

以后,愿长安与DS各自安好。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
输入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