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内卷加剧、市场格局重塑的行业变革期,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 “新挑战、新引擎、新格局” 的关键十字路口。在11月21日召开的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一场以 “智驾破局·价值重构·全球共生” 为主题的开幕会议中,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阿维塔科技董事长王辉、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围绕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中国汽车产业在变革中的突围方向与共生之道。
增长的快乐:在挑战中坚守初心与希望
当前汽车行业虽保持增长态势,但从业者普遍面临着压力与焦虑并存的 “不快乐” 困境。如何在业绩要求与价值实现之间找到平衡,实现 “快乐的增长”,成为论坛开篇的焦点话题。
卢放用 “攀登泰山” 的经历诠释了行业现状与心态:“中国汽车工业和岚图都处在向上攀登的过程,身体的疲惫在所难免,但心中有抵达顶峰的希望,这份奋斗就是痛并快乐着。” 他强调,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行业升级,明确的目标能让艰辛的奋斗过程充满意义,而最终实现突破时的成就感,会让所有付出都变得值得。这种在挑战中坚守的信念,正是中国汽车人持续前行的内在动力。
王辉通过三个真实故事传递了对 “快乐” 的理解。从企业并购重组中感受到的 “被信任、被期待的幸福”,到在沙特看到当地女性员工通过阿维塔工作实现个人价值时的动容,再到个人在承担责任中获得成长的满足感,他认为:“这份个人幸福远远超过过程中的折磨,能为用户、为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奋斗的核心意义。”
李肖爽则给出了另一种视角的解读,他提出 “增长的快乐” 本质是对每一次进步的珍惜:“增长并非必然,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每一点突破都值得欣喜。更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这种心态能让我们在顺境中沉淀,在困境中前行。”
全球共生:从竞争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型
在全球化布局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如何摆脱 “入侵者” 标签,以建设性角色融入全球市场,成为论坛探讨的核心议题。
卢放提出,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不应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应是全产业链的共建共赢。“我们要把全球的产能利用起来,以重构者、建设者的姿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比如盘活欧美闲置产能,促进当地就业与繁荣,让当地政府和民众感受到我们是友好的帮助者。” 他强调,全球化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自身品牌与技术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与适应性的平衡,这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包容特质,也是品牌长期发展的关键。
此外,他呼吁全行业重视全球化品牌建设:“汽车产业有望诞生中国真正的全球化品牌,通过品牌传递中国制造的优质形象,让世界通过品牌重新认识中国。”
王辉用 “无国内不海外、无海外不一流、无价值不长期” 三大原则,阐述了阿维塔的全球化战略。“国内根基未稳时盲目出海难以成功,而缺乏海外市场的规模与认知,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一流品牌。” 他分享了在中东市场的经历,当地官员的灵魂拷问“你们除了卖车还留下了什么”,让他坚定了长期主义的海外布局思路。
据介绍,阿维塔将摒弃单纯的贸易模式,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开展产业链投资、提供员工培训等方式,实现与当地市场的利益互换。目前阿维塔已进入34个国家,2026年计划拓展至46-50个市场,欧洲市场也将加快布局步伐,同时依托长安系全球研发资源,在欧洲设立造型研发中心,深化本地化创新。
技术与产品:差异化突围的核心路径
面对行业 “内卷”,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三位负责人结合企业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战略思考。
卢放表示,岚图在 “十五五” 期间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强化品牌形象塑造,打造鲜明的用户型科技企业标签;二是巩固传统技术优势,让可靠性、安全性、底盘动力等核心性能更易被用户感知;三是实现智能化的差异化突破,既要推动智能技术的全民普及,又要满足 “千人千面” 的个性化需求。
王辉揭秘了阿维塔高端化成功的核心逻辑——稀缺资源的战略整合。“长安在油车时代未能实现高端突破,核心是缺乏品牌、技术、资金等稀缺资源的协同。” 他介绍,阿维塔通过与华为、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构建了完整的高端战略地图,形成了“共生、共创、共融、共进” 的独特合作模式。目前三方已实现研产供销运全环节共建,长安的底盘调校、操控能力与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形成互补,共同打造用户体验更优的产品。这种开放共赢的模式,为行业跨界合作提供了新范本。
李肖爽分享了小米造车的差异化思路。他坦言,消费电子领域的 “专注、极致、口碑、快” 方法论,在汽车行业需要灵活适配。“汽车开发周期长,既要保持关键节点的确定性,又要应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这需要在爆品战略与市场响应速度之间找到平衡。” 小米将 AI 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不仅应用于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更深度赋能产品研发,例如通过 AI 算法优化泰坦合金配方、提升电机转速与效率,让技术创新真正落地为产品优势。
论坛最后,主持人杨泓泽用 “空中相遇的飞机” 比喻中国汽车产业与传统全球汽车逻辑的碰撞:“中国汽车人正在构建自己的发展逻辑,如何与140多年的世界汽车逻辑优势互补,实现全球共生,是每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战略课题。”
三位负责人的分享既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产品、全球化等方面的坚定布局,也传递出行业从 “规模竞争” 向 “价值竞争” 转型的清晰信号。在智驾破局与全球共生的时代命题下,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开放、务实、创新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