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 | 从 “走出去” 到 “嵌进去”:中国汽车出海 2.0 时代的破局之道
来源:买车网 编辑:买车网 2025-11-24 10:25:00 19037浏览

收藏

分享

0

19037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与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出海已告别早期的整车贸易模式,迈入“本地化制造+属地化研发+区域化服务” 的精耕细作2.0 时代。在11月21日召开的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围绕 “出海: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这一核心议题,广汽国际副总经理王顺胜、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束学明、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晓晖、长安汽车海外品牌总监 Peter Larko及Nugentis CEO Hagai Gat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出海实践经验,解析风险应对策略,探讨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的核心路径。

本地化深耕:出海破局的核心密码

中国汽车出海的成功,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输出,深度本地化运营成为车企扎根海外的关键。多位车企负责人一致认为,市场选择、属地化适配与长期投入,是全球化布局的核心三要素。

王顺胜结合广汽12年出海经验指出,精准的市场选择是出海成功的前提。广汽在全球范围内扫描主销市场,优先进入产品适配度高、存在差异化竞争空间的区域,同时针对有贸易门槛的国家,同步推进本地化组装与生产,以规避高关税壁垒。

他表示,“现地化运营需要持久投入,只有秉持服务当地、融入当地的理念,才能建立长期品牌认知。” 目前,广汽已进入85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将突破100个,海外15个子公司的落地运营,正是本地化战略的坚实落地。

束学明用 “定制属地化大餐而非连锁快餐” 的生动比喻,诠释了奇瑞的出海逻辑。产品的属地化适配是核心竞争力,奇瑞针对不同市场的独特需求进行针对性开发:拉丁美洲多坡道地区强化动力配置,中东高温地区升级空调系统,通过法律法规、产品竞争力、体系能力的全方位开发,满足当地消费者核心诉求。

作为连续22年出海领先的企业,奇瑞坚持 “两条腿走路”,将海外市场视为核心战略,去年海外销量近115万辆,正是本地化深耕的最佳印证。

戚晓晖则提出 “一国一策” 的市场分类运营策略。北汽将全球市场划分为产业类、KD 类与贸易类三大类型,针对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进入模式:产业类市场厂家直接下场做属地化运营,KD类市场结合当地政策灵活合作,贸易类市场则完善渠道布局与分销商能力建设。

“渠道是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触点,目前我们已进入 60 个国家和地区,规划2030年前完成240家渠道和1525家网络布局。”戚晓晖如是说。

Peter Larko强调,长期投资与深度本地化是长安应对市场博弈的关键。面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长安不做短期试验性布局,而是扎根目标市场,深化与价值链各环节合作伙伴的协同,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区域实现均衡增长。“中国汽车不再依赖少数市场,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源于持续的本地化投入与开放合作的态度。”

风险防控:合规与韧性的双重保障

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贸易壁垒、汇率波动、合规要求等风险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出海必备能力。

王顺胜透露,广汽已建立多维度风险防控机制:针对汇率波动,成立专门的国际金融管理团队,动态分析主力市场汇率走势,优化资金调配;针对投资风险,通过内部模型结合外部专业机构评估,对目标市场的政治稳定性、营商环境、用工政策等进行全面研判;针对合规风险,在总部及海外子公司均建立合规体系,将知识产权保护、数据传输、当地用工签证等细节纳入常态化管理。“合规投入虽大,但却是避免巨额罚款、实现长期发展的前提。”

戚晓晖表示,北汽将风险防控嵌入全链路运营,核心聚焦三点:一是深入研究不同市场的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实行 “一国一策” 的合规策略;二是搭建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属地化经营的全链路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协同金融服务机构,构建本地化金融生态链,重点防范国际贸易中的金融风险。

束学明则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补充,奇瑞将ESG与风险应对相结合,通过成为 “当地企业公民” 降低运营风险。在海外建厂纳税、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与世界自然保护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合作,参与河流保护、儿童教育等公益项目,今年还发布 ESG 顾问团,联合上下游伙伴提升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

品牌向上:告别 “价格战”,构建差异化壁垒

面对国内 “内卷” 外溢的潜在风险,以及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车企正从 “价格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通过品牌差异化与技术创新实现向上突破。

束学明强调,奇瑞坚持长期主义,通过多品牌战略与服务升级规避价格战。除奇瑞主品牌外,星途聚焦高端市场,欧萌达、捷酷专为海外市场量身打造,同时坚持 “油电同行” 策略适配不同市场需求。

在他看来,“品牌特色与售后服务才是长久竞争力,单纯的价格战无法支撑企业在海外长期生存。”

戚晓晖指出,产品同质化是价格战的根源,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是破局关键。北汽正聚焦海外市场需求特征,规划国际化专属产品,避免简单将国内产品进行小幅改装后出口。针对重点战略市场推进产业化规划与属地运营,与当地经销商建立深度协同关系,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她进一步强调,“我们不搞单打独斗,而是与属地伙伴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产品差异化与营销本地化跳出价格竞争圈。”

Peter Larko表示,长安通过全球设计、尖端技术与独特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其全球设计中心汇聚86个学科、31个国家的近千名设计专家,在研发端持续发力打造差异化产品。“中国车企普遍具备技术实力,但仍需在品牌叙事上持续投入,与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品牌资产的国际巨头竞争,需要引人注目的创新叙事与可持续发展故事。”

Hagai Gat则从经销商视角给出建议,中国品牌应跳出 “销量至上” 的思维,聚焦用户真实体验。“价格战并非不可避免,当品牌能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驾驶体验时,消费者会愿意为价值买单。” 他以以色列市场为例,指出部分中国车型的智能座舱操作复杂,反而影响驾驶安全,建议车企深入用户实际场景,优化产品实用性与易用性,通过独特价值建立品牌信任。

谈及中国汽车出海的未来,嘉宾们一致认为,真正的全球化不仅是 “走进去”,更是 “嵌进去”,成为当地社会与产业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束学明重申奇瑞的出海理念:“秉持‘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到哪儿、为哪儿、成为哪儿)的原则,与当地共生共荣,做真正的企业公民。”

戚晓晖用北汽全球经销商年会主题 “BAIC TO NEW VISTAS” 表达信心:“尽管海外市场已是‘红海’,但我们必须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对未来充满期待。”

Peter Larko 强调中国车企的 “同舟共济”:“海外市场中,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相互影响,成功的中国品牌能提升国家品牌效应,为所有中国车企的全球化铺平道路。”


总的来看,从整车贸易到全产业链本地化,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竞争,中国汽车出海已迈入全新阶段。在精准的本地化布局、完善的风险防控、清晰的差异化战略支撑下,中国汽车不仅能在全球市场立足,更将以 “嵌进去” 的深度融入姿态,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变革。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