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 | 易寒:品牌是“内啡肽”而非“多巴胺”,smart以“面包+爱情”双车型破局
来源:买车网 编辑:买车网 2025-11-23 12:48:00 19043浏览

收藏

分享

0

19043

买车网Buycar获悉,11月21日,2025广州汽车发展高峰论坛正式开幕,在以“汽车消费:快速迭代与价值重构”的头脑风暴中,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围绕用户价值、爆款打造与品牌建设三大核心议题进行了分享。 

易寒认为,流量时代的 “情绪价值” 已难持续打动用户,短暂的多巴胺快感无法支撑用户对耐用消费品的长期认可,新媒体线索获取效率下降,获客成本上升就是直接的印证。年轻用户对品牌的需求正向 “情感价值” 升级,更看重长期、稳定的情感联结,这种深层连接对品牌忠诚度的塑造更具现实意义。

新质消费力正在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要 “抬头看天空” 洞察趋势,同时又要“埋头做事” 扎实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在打造爆款方面,易寒认为可行路径与逻辑并非单一,品牌需兼顾 “面包车型” 与 “爱情车型”:“面包车型” 以销量为核心,保障市场基础;“爱情车型” 作为 “品牌擦亮车型”,承担建立持续情感连接的核心责任。

 

据易寒介绍,smart 计划明年复苏两门两座经典车型——smart #2,作为全球 200 多万油车拥趸期待的 “灵魂车型”,新车将同步推向中国、欧洲及海外精选市场,助力smart品牌从小众、个性向主流突破。

在谈及品牌打造时,易寒表示品牌不应只追求符号化、标签化的短期曝光 “多巴胺”,而是以能够体现企业体系力与产品力的 “内啡肽”,依靠扎实的底层能力与用户体验,实现长期价值的积累。过去部分中国车企过度夸大流量与曝光的作用,忽略用户实际需求满足,这种品牌建设路径不可持续。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主持人:我们邀请的4位企业家朋友,分别来自自主新势力、央企新势力、合资新势力和豪华新势力,也特别符合刚才讲的“不怕骂、不怕失误”的特质,符合成功车企的气质。下面我们依次请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各自的情况和感受吧。有请易寒总。

易寒:今天这个论坛台上的几位同行,包括下面在座的各位,我们都在经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生逢盛世,与有荣焉。不管是不是新势力,其实都要面对着刚才刘教授讲的“新兴消费群体”。

之前大家更多在讨论供给侧的一些变化,包括国家提倡新质生产力对行业的推动的作用。台上在座的4位同行都是从事营销工作的,今天我们更多地围绕消费者也在思考新质消费力的变化。刘教授刚才讲的对消费者的洞察,我们几个品牌今年也在一些实践中进行反思,总结很多案例。但是今天我们对用户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用户消费趋势的引导,我觉得远远都不够,还是需要更加扎扎实实地“抬头看天空”,又要“埋头做事”。对于smart来讲,我们希望能够跟更多同行去学习和交流。

今天我们看待新的消费者,除了理性价值的满足之外,越来越多向情感价值转变。

情绪价值的快感“多巴胺”,可能已经越来越不能起到作用了。我们今天看看我们的新媒体线索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很难复现两三年前的盛况。情感价值的满足,对于年轻用户选择耐用消费品,是更具现实意义的,所以也更值得在座的我们一起去思考。

主持人:易寒总,刚才我们在下面交流的时候就讲到smart时代要来了,您怎么看?

易 寒:爆品的打造,确确实实不是单一路径,我们的同行带来很多值得的学习案例。未来,作为车企,我们推出的产品它既要有“面包”,也要有“爱情”。“面包”车型用销量来满足更理性的需求,但是“爱情”车型则决定用户对品牌是否持续存在情感连接,我们称之为“品牌擦亮”的车型。这种车型对品牌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一个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永远选择你的品牌,而是和用户跟品牌的情感连接有很大关系。且品牌和厂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要更加地持之以恒,才能长期提供情绪价值、实现情感连接。面包要有,爱情也要有,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欧洲市场,smart还一直处在从小众、个性向主流突破的路径上。

我们在明年将复苏smart两门两座的经典车型——smart #2,这个车型作为“smart灵魂车型”,会在中国和欧洲以及包括海外精选市场同步推出,是全球超过200多万的smart油车拥趸期待的车型。我想这个产品明年推出的时候,可能将会成为smart的“品牌擦亮”车型,也会体现我们对爆款打造逻辑的思考。

主持人:一个好的营销人一定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这个也是我们共识的。另外产品端就是品牌,这是一个车企或者一个车型的一体两面,我们有一个好的产品,如何经营好产品、打造好品牌?

易寒:我非常认同刘教授讲的品牌图腾或者标签对用户形象的形成。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一些汽车同行可能品牌过热的时候是走了一些弯路的,过度夸大流量的作用,追求所谓曝光对品牌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用户很多底层需求满足的扎实程度。


我觉得品牌不是多巴胺,它不是符号化、标签化的快感,应该成为品牌体系内部的内啡肽,能够带来更多生命力和产品力,能够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产品和品牌在满足基础需求方面的扎实能力,所以品牌不是符号、不是标签,品牌是整个体系力的内啡肽,这是我的观点。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