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汽势传媒丨大时代小车子70年70车:1949-1958百废待兴的汽车工业从零起步
来源:转载 编辑:汽势传媒 2019-09-23 10:29:16 1720浏览

收藏

分享

0

1720

7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始终与祖国的伟大时代同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汽车首先圆梦。从衣食住行看小康上,作为“行”的汽车,已经迈进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小车社会,从这一点上来衡量,汽车无疑走在了最前面。

为迎接祖国70周年华诞,汽势App今天起重磅推出“大时代小车子”系列主题策划,从70年70车、70年70事、70年影像等多个维度,献礼伟大祖国70年,献礼与伟大时代同行的中国汽车。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汽车工业还是一片空白,对汽车并不多的需求,主要依赖从东欧国家进口。1953年破土动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从那一年,新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开始真正从零起步。

在恍如隔世的70年前的1949年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陪同下,乘坐吉斯110轿车检阅部队。吉斯110轿车是前苏联在1949年生产的豪华车,作为礼物将它赠送给中国。在汽车普遍轻量化的今天,很难想象吉斯110汽车的自重高达6吨,不过“佐实”劲也令人生畏,一种说法是轮胎即使被子弹射中,仍然可以正常行驶,底盘带有防爆破装甲。

汽势Auto-First在整理海量资料时发现。二战胜利后,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急需要一辆与苏联英雄相匹配的汽车,吉斯-110由此诞生,8缸6升140马力、车身自重2.5 吨,水力推动进气栅格,散热器和空气门自动关闭取决于水温冷却系统,车载电台是当时最好的,强大的加热器、点烟器、电动雨刷,车窗玻璃是电动泵油液压驱动的,当然这款车是防弹的,但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吉斯没有区别,这款车在前后十年里服务过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赫鲁晓夫。与吉斯-110齐名的还有一辆吉斯-115,只可惜当时只生产了32辆,吉斯110最后一辆产于1958年,从投产到停产,总产量为2089辆。

著名的GAZ M20“胜利”是前苏联轿车20世纪50年代第一款自主设计的乘用车。1950年首次将承载式车身用于家用轿车,并开创了苏联汽车史上多项第一:第一款使用电动雨刷器的汽车、第一款使用四轮液压制动系统的汽车、第一款装有转向信号灯的汽车、第一款装有电加热器的汽车、第一款内置车载收音机的汽车。和中国汽车关联最密切的是,在那个年代,它是当时中国进口数量第一的轿车。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进口了数千辆的华沙轿车,主要供政府部门和军队高层使用。

根据汽势Auto-First得到的相关记载,华沙轿车是1951年波兰引进前苏联高尔基工厂GAZ M20胜利轿车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的车型,最初被称为华沙M20。从1951年开始生产到1973年停产,在22年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总产量为25万辆左右。

在汽车远不及像今天这样普及的情况下,华沙M20轿车部分出口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易货贸易的形式,我国引进了数千辆华沙轿车,主要用于政府职能部门和军队高层使用。伴随着后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红旗”和“上海”的先后问世,华沙M20后来被送到地方机关和国营出租车公司一直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锦江、大众等出租车公司的历史中,都或多或少有过华沙M20轿车作为出租车运营的身影。

1951年,天津汽车制配厂,根据抗美援朝的需要制造第一辆吉普车试制车,9月17日被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新中国第一辆自己生产的汽车,9月19日又制造完成了第二辆,9月25日,两辆吉普车开赴北京,一辆献给了毛泽东主席,另一辆献给了朱德总司令,不过,这款车并未继续生产。

很少有人知道,天府之国成都在新中国汽车历史上,也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成都解放后,棉花街的汽修业再一次做出了大贡献,那就是在1952年诞生了成都的第一批16辆公共汽车。

前苏联在1953年将吉斯115型 (110装甲型)汽车赠送给我国,此后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座驾。吉斯115是吉斯110的防弹型,整个轿车自重达到7.5吨,只生产了32辆。车身被安装了8mm厚的装甲、70mm厚的防弹玻璃,能有效阻挡子弹及弹片。

车身底板也被安装了很厚的装甲,能经受步兵地雷的爆炸冲击。车厢内还有一道可升降的中隔玻璃,能与前面驾驶舱隔开,既防弹又保密。目前,这辆车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战争的继续和抗美援朝前线作战的迫切需要使新生的共和国开始大量进口汽车,这一时期主要以苏式汽车为主,在1953年,中国大量进口了嘎斯-69吉普车用于领导人接送和军队使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957年底,军队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9.2万余辆,其中苏式汽车占70%以上。当时部队的轻型越野车除缴获的美制产品之外,基本以苏联制“嘎斯”69为主。

在1954年阅兵中的吉斯115车型是吉斯110的防弹升级版,在建国5周年之际,首长的阅兵车采用苏联制造的吉斯敞篷汽车,并换成了加强型的吉斯115。该车于1951年产于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制造厂,该车曾为斯大林送给中国的5辆防弹车之一。 目前,俄罗斯也仅剩一辆当年产的吉斯115。

解放CA10是新中国诞生的第一辆汽车,这款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制造汽车的历史,直至1986年停产,解放卡车共计生产了1281502辆,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7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今天长春一汽汽车厂的代号为652厂。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7月14日,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驶出装配线。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CA10型卡车是以前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的。而吉斯-150是苏联1943年接受美国的技术转让,仿制美国的斯蒂倍克-US6卡车。从吨位上看,解放卡车属于中型载货车。它决定了日后近三十年中国卡车的发展方向。

1956年,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在一机部汽车研究所的帮助下,由张德庆、陆兆凤、张斐卿、瞿汝彪等人研制成功京一型无轨电车(单机BK540型)。该车选用国产“解放”汽车CA-10型底盘,并加大主传动比,提高了启动性;采用了吉斯155弹簧钢板,增强了承载能力;加大了转向系统的传动比,减轻了转向沉重问题;其次,车身结构上吸取了进口客车“斯柯达”、“依卡路司”骨架大梁的优点,在国内第一次采用了全金属承载结构,使车身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其三是电器设备上主电机选用了复激式直流60千瓦电动机,用继电器间接控制输入电流,操纵灵活,加速性能好,节约用电。

车辆满载时,从起动加速到25公里/时,需5.5秒,平均加速度为1.2米/平方秒。该车载客达70~80人。1957年~1969年,累计生产BK540型无轨电车469辆。

1957年,上海客车厂基于解放载货车底盘试制出57型公共汽车。它是首款采用国产车底盘改装的全金属结构公共汽车,结束了中国公交车依赖进口底盘制造的历史。该车型采用无大梁整体结构,由于片面追求减重,底盘及车架容易损坏。1958年,该厂又制造出第一种国产铰接式大客车,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做出了贡献。

上海汽车装配厂1958年生产的上海58-1曾经是城市的小巷中最常用的轻型卡车,它常被市政部门广泛使用。它也因此成为第一款批量生产的三轮汽车、1957年5月,上海汽车装修厂、内燃机配件厂、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等50余家工厂协作开始试制三轮汽车。同年12月26日第一辆上海58-Ⅰ型三轮汽车试制成功,次年投入小批量生产。自此上海汽车工业开始从零部件生产转入整车制造。上海58-I型三轮汽车载重1吨,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灵活方便的特点非常适合城乡短途运输。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在完成制造高级轿车能力之后也开始考虑要制造一款国民车。周恩来总理曾批示:“用微型轿车代替人力三轮车”。于是这款车的定位要求使用成本低、能服务公共交通使用的微型车。由此中国的第一款微型轿车定名为“卫星”。设计“卫星”的任务由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汽车专业的师生进行,样车试制工作在当时北京交通局下属的“二里沟汽车修理厂”完成,即后来的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该车采用410cc风冷对置两缸发动机,最高时速60公里/小时,百公里油耗4.5升。

同样是在1957年,作为中国最早国民车的“卫星”下线以后,首先被安排在北京火车站和儿童医院等地取代三轮车运送客人,每公里收费保持人力三轮车2毛钱的水平。随后,受大跃进影响,该车最终宣告停产。

1958年3月10日,南京汽车制配厂根据GAZ51试制出我国第一辆2.5吨轻型载货汽车,型号是CN-130。1958年6月19日南汽又根据GAZ63试制出跃进230型1.5吨4X4轻型越野汽车。随后,跃进130汽车经过了改进,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又投产了流线型的跃进130(造型似丰田DA80系列),随后南京汽车制配厂更名为南京汽车制造厂,产品正式定型为跃进NJ130。随后,受当时大跃进的影响,在1958年试制出130、230汽车后,工厂生产秩序混乱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六十年代中期工厂进行整顿,按照原版GAZ51和GAZ63重新设计制造了NJ130和NJ230的驾驶室,于是有了这款普及版的跃进NJ130轻型载货汽车和NJ230轻型越野汽车。

1958年,同样是中国越野车的大年。这一年,中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46型越野车问世。

1957年,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接下了生产中国品牌军用越野车的任务,以威利斯吉普车为参照,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46型越野车。与此同时,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

而在更早的1956年,位于重庆的长安厂(456机械厂)就已开始进行研发轻型指挥车辆的工作,其原型车是威利斯M38A1吉普车。由长安厂负责研制车辆的车身、大梁、悬架和前后驱动桥等部分,动力总成部分则由湘江机械厂(331厂)负责。

1958年5月,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4X4吉普车。1959年的新中国的十年阅兵大典上,20辆长江牌吉普参加了阅兵仪式并作为炮兵方阵的指挥车驶过了天安门广场。当时的长江46吉普采用了2.2L的直列4缸汽油发动机,最高车速能达到每小时115公里,并且能爬上30°的斜坡,因为研制时是按照轻型指挥车辆的标准研发的,长江46的最大载重量也就只有440kg,最多坐下6个人。直到1963年,长江46型吉普一共生产了1390辆。随后,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长安厂将长江46型吉普的全部生产技术和制造图纸转交给了已经筹建完毕的北京吉普车厂。

应上级开发多品种车型的指示,一汽以“仿造为主,自主设计”的原则试制出东风CA71型轿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该车底盘和车身仿制法国西姆卡Vedetee,装备发动机源自奔驰机型,车身造型为自主设计。为了集中资源生产红旗轿车,东风CA71在生产30余辆后停产。作为第一次自主设计轿车的尝试,为日后发展积累了经验。

1958年4月,北京市委发出试制汽车的指示。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以大众汽车甲壳虫为蓝本试制小型轿车。目的是适合北京城内的胡同道路,以替代人力三轮车。6月20日,第一辆井冈山牌轿车试制成功,上级部门宣布附件厂更名北京汽车制造厂。该车装备1.2升4缸发动机,采用后置后驱布局。然而由于质量问题和政治因素,在生产100多辆后停产。井冈山轿车的设计思路与“国民车”概念非常相似,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普及型轿车。

在中国,红旗牌轿车是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也同样是其他品牌所不可代替的位置。在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CA 71问世后的同一年,中央向一汽下达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重任,由此,我国有编号的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CA72开始载入史册。在“东风”牌轿车的基础上,1958年8月,第一辆红旗CA72高级轿车试制成功。最早的CA72在翼子板一侧标有并排五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商学兵。“红旗”车开始是参照“克莱斯勒”C69型试制的,但车身却完全自行设计,民族特色显著:车身颀长,雍容华贵,庄重大方,具有元首用车的气派。发动机是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v型8缸液冷发动机。这一车型陆续生产到1966年,共制造了202辆。1960年该车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意大利的汽车权威人士评价说:“‘红旗’轿车是中国的‘劳斯莱斯’。”至此,“红旗”轿车被列入世界名车品牌。1962年起,“红旗”轿车正式承担接待外宾任务,1964年被指定为国家礼宾用车,曾接待过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等很多国家的元首。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同一年里,一汽制造出了第一辆轿车东风金龙CA71和第一辆量产车红旗CA72之后,上海造出的第一辆轿车凤凰。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红旗一直是高层领导的用车,而相对更接近老百姓的轿车则是上海牌轿车。

上汽和一汽的建厂时间非常接近,1958年9月,上汽生产的第一辆凤凰牌汽车正式驶下生产线。德国车的性能和美国车的流行趋势影响着凤凰牌汽车的设计构思,并在研发初期专门研究奔驰220S的构造,而外观设计上参考了美国普利茅斯Savoy汽车,而底盘则参考了波兰的华沙汽车(当时中国进口的主要车型)。当时几十个上海最有实力的工业企业都参与了分解这辆奔驰车的过程。这种生产方式叫大联合,每个企业都会领到一个相关部件的攻关生产任务。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了第一辆凤凰牌中高级轿车,其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到1960年底共生产了“凤凰牌”中高级轿车18辆。随后因三年国内经济困难时期,“凤凰牌”中高级轿车停产。

由于历史原因,凤凰牌汽车设计之后只出了几台样车,并没有真正投产,随后就慢慢消失了。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
输入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