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致宝沃集团员工的第六封信》都说了些什么
来源:汽车头条 编辑:转载 2018-06-05 07:55:02 1511浏览

收藏

分享

0

1511

掌舵宝沃汽车之后,杨嵩动作不断,继5月9日的品牌日梳理品牌定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6月4日,他用公开信的方式,借“牛顿四大定律”谈及他的人才观。

这也是他第六次发表公开信,前几次的内容都十分丰富,大到营销军规,小至工作时间调整等,杨嵩采用这种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广而告之”方式,强化集团一体,不断重振士气,从方式方法和思想上让全体人员达成统一,让宝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虽然还未公布,但汽车头条App获悉,宝沃汽车5月份收获了一份不错的市场成绩。


宝沃,员工信,杨嵩,人才


宝沃汽车总裁杨嵩

以下为公开信原文:

亲爱的宝沃汽车集团全体员工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6月3日,在谈“牛顿定律”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两个好消息:

A.    昨天汽车行业权威专业的《汽车风云榜》发布了5月份的榜单,其标题为:

“2018年5月风云榜-车企篇:吉利第一,宝沃大涨位列第二”

“最火车企前十:吉利、宝沃、特斯拉位列前三”

这是对我们过去100天在传播层面所有工作积累的肯定与褒奖!

在此,我要代表宝沃集团对营销公司(特别是市场部)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隆重嘉奖,奖品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请保持“光速巡航”的工作态度与速度,力争月月上榜!

当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不过是一个月的榜单而已,宝沃品牌与吉利品牌、特斯拉品牌实际上还差距甚远,根本还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我们就是一只“暗黑森林”中求生的兔子而已,除了“夺路狂奔”之外别无活命之路。

市场部总监霍静放弃在美国硅谷的优厚舒适的工作,自4月9日正式加入宝沃以来,她形容她及市场部团队每一天的工作状态都是“连滚带爬”,偶尔她也会“矫情”地向我哭诉,要我心疼她和她的团队,每次我的回答都很简单直接而且“冷酷”:

你让我心疼你们,谁又会心疼宝沃呢?

汽车圈里,希望宝沃混得差甚至GAME OVER的人占99%吧(纯得堪比24K金)!

宝沃,员工信,杨嵩,人才


B.    5月份的“销售回款实绩”相比年初制定的预算目标,达成率111%。

所有真心希望宝沃好的人(虽然稀有的只占1%,堪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为我

们捏了一把汗,对我说:目前宝沃的传播是不错的,但销量才是最终证明啊。

所有希望宝沃混得差的人(占比99%,多如牛毛、俯拾皆是),都在私下里甚至公开地讲:别看你蹦跶的欢,我就等着看你的笑话。

不仅是现在,这些99%旁观者的心态会一直伴随着宝沃的成长,直至永远。当然,不仅是企业的发展如此,你们个人成长亦是同样的道理,你们扪心自问,这个世界上真心希望你发展的好的人能超过10个吗?其实“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在开心成长的同时,他们在阴暗的心态中郁郁寡欢,想想我都觉得好爽!

这就是人性,我们要习惯!

各位都清楚,唯有“销售回款”是无法作假的,而且涵盖了一切销售动作及其结果(销量、车型结构比、售价、是否靠赊销冲量等)的最终指标。111%的数字很吉祥也富有深意(我保证这绝对不是有意安排的数字,纯属天意),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首次达成并超过当月的销售回款目标,来之不易啊。在此,我代表宝沃集团对营销公司(特别是销售部)以及供应链所有部门给予隆重嘉奖,奖品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请保持“光速巡航”的工作态度与速度,力争月月超额完成销售目标!

其实旁观者与我们永远是信息不对称的,他们看到的只是传播层面的东西,而我及营销团队真正花功夫最多的恰恰是他们看不见的经销商一线战斗力的改善,这就是我一直要求销售团队“衔枚疾进、砥砺前行”的深意(传播团队要“高举高打、核弹引爆”)。

当然,一线战斗力的改善相比传播提升来讲,其能量传递的链条更长也更为复杂,其涉及的人员数量与种类也更为繁杂(而人性是最复杂也最难以改变的),其见效的周期也自然就更长,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持之以恒和常抓不懈,而且绝对不能“急功近利”,否则真就应了一句名言(这方面我们已有不少前车之鉴的深刻教训):

通往地狱的途径,往往是去往天堂的美好初心。

好了,以上两个好消息就给各位员工朋友“汇报”到这里。


宝沃,员工信,杨嵩,人才


接下来,我从“牛顿定律”谈谈宝沃集团的“人才观”。

1.   惯性(Inertia)--- 牛顿第1定律(Newton’s First Law)

牛顿第1定律(惯性定律):

∑Fi= 0  » dv/dt =0

net Force            dvelocity /dtime

净外力            速度微分/时间微分(每一时刻的瞬间速度)

任何物体按照惯性都要保持静止或直线匀速运动状态,直到“净外力Net Force”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是物理学里面接触到的第一个概念,恐怕也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这在数学里可以理解为:你今天所具有的惯性是你过去所有工作与生活经历的“积分”(每一天则是“微分”);在经济学里也有一个对应的概念叫“路径依赖Path Dependance”:过往走过来的所有的路会导致“路径依赖”,你会受其限制与束缚,沿着过往的路继续走下去。

每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态度与工作习惯等也同样具有强大的惯性。张爱玲说她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我一直对于团队中的某些员工也有“三大恨”,而且他们还都具有极其强大的“动物”惯性:

一恨“长颈鹿Giraffe”,反射弧巨长。

这种人的大脑CPU的运算速度极慢,内存(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凡事都理解速度极慢,更无法举一反三。你讲完话后,这种员工总是睁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看着你,一脸懵逼的样子好“萌”啊,然后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让你真是“怜爱有加”。

二恨“蜗牛Snail”,行动速度慢至“厘米级”(可惜TMD不是导航精度的“厘米级”)

蜗牛即便全速爬行的速度也小于1厘米/秒,这种“蜗牛型”的员工,每次都在改进(态度很诚恳),但改进的速度是“每戳一下,前进1厘米”,最后气得你真想“戳死他”算啦。

三恨“鹦鹉Parrot”,人云亦云的“复读机”。

这种员工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严重缺乏独立判断的精神与专业能力,每次开会如同小学生观摩“大专辩论赛”,除了对正反双方都鼓掌说“好好好”之外,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二是如果“不幸”成为了管理者,就是一个纯粹的“二传手”和标准的“传声筒”,把上级指示简单转达给下属即可,然后再把下属的汇报方案“原样呈送”给其上级了事。

“牛顿第1定律”告诉我们,上述三种员工都会具有根深蒂固的惯性,如果没有强大的“净外力”改变,那么他们将永远处于静止状态或就这样一辈子“直线匀速运动”下去。想想都替他们和组织感到悲哀!

2.   加速度(Acceleration)--- 牛顿第2定律(Newton’s Second Law)

牛顿第2定律(加速度定律):

a =  F / m

acceleration     net Force  mass

加速度       净外力  质量

一个物体要想打破惯性,改变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就必须对其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与施加的“净外力”(外因)的方向一致、大小成正比,与其质量(内因)成反比。

各位看看,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物理世界,对于人类世界也是多么贴切精准的描述。

牛顿第2定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必须以坚决果断的强大外力去推进人才提升与组织优化,否则效果微乎其微;

对于那些“装睡的人”(惯性质量太大),你是永远无法叫醒的,所以只能说再见。当然,再见亦是朋友。哈哈

3.   反作用力(Reacting Force)---牛顿第3定律(Newton’s Third Law)

牛顿第3定律(反作用力定律):

F  =  -F'

Force           reacting Force

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射击的时候,子弹往前飞的同时,你的肩膀会感到枪托对你肩膀同样的“后坐力”;以及你在打高尔夫球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很深地打到地面,那种反弹回来的力量足以把你的手震麻。


宝沃,员工信,杨嵩,人才


牛顿第3定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我们做企业领导者的必须清醒明白,当你在改变一个员工或组织的时候,我们自己会承受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具体表现为抵触情绪甚至对你的诋毁和风言风语等。但是,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孔子传》中的名言:

“世事终须有人担当,不得人人皆隐!”

如果惧怕流言,如果你想做“好好先生”,那你就别做领导;否则就是对其他广大员工以及董事会的不负责任。

4.   引力(Gravitation)---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F1= F2  = (G * m1 * m2) / R²

A对B的引力 B对A的引力 引力常数  A的质量  B的质量  距离的平方

“A对B的引力”等于“B对A的引力”,其大小为:

与引力常数、A的质量、B的质量成正比;

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宝沃,员工信,杨嵩,人才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1)引力是相互的,不要总觉得自己很牛B,对于领导、下属、朋友、合作伙伴(包括乙方)等,我们都要虚心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2)作为领导,如果你想在组织里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质量”,这样你才具有更为强大的万有引力。

3)作为领导,你要尽量与下属缩短沟通距离直至“0距离”,否则隔得太远了(R太大,而且还是距离的平方关系),你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就会小很多。

4)如同所有人在地球上都受到“地心”的万有引力一样(否则我们一弹跳就会飞上天去了),每个人也受到自己“人心”的万有引力,这就是人性的三大弱点:

懒: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

贪:贪婪自私是人的本性

怕:欺软怕硬是人的劣根性

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直至伟人、圣人)都具备上述三大人性弱点,而他们之所以相对成功的原因,是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逐步磨练和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

各位,宇宙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真的是“万物同出一理”,所以牛顿四大定律不仅适用于物理世界,对于我们宝沃集团的“人才观”也是一脉相承。

我们讲宝沃是“工程师品牌”,并非仅仅讲研发、制造、营销和运营层面,而是要把“工程师基因”深深地植入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和骨髓里,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都要严谨缜密与量化分析,并且勤于学习和善于把各种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成就真正的“工程师品牌”。我忘了是哪个著名的文学青年(好像是韩寒吧)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其实只需要小学数学,掌握四则运算就足够了”,对此我不敢苟同,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宝沃,员工信,杨嵩,人才


就在本文快要写完的时候,我看到手机里面跳出了一条微信,是“汽车头条”今早发的吴晓波采访吉利汽车李书福先生的“人才观”,真是太巧合了,也相映成趣。这篇文章的标题是:

李书福谈吉利人才观:大樟树和小树苗

文章的要点是把外来的“空降兵”称为移植过来的“大樟树”,而自己从零开始培养的人才称为“小树苗”,而这些小树苗有些已经成长为了“大樟树”,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吉利森林”。大意如此。

李书福先生是我很敬佩的汽车界前辈,2005年我刚入汽车行业的时候,他的惊人之语“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嘛,奔驰宝马也没啥了不起的……”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今他带领吉利汽车集团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且依然“涨势喜人”,可喜可贺!

看到李先生所谈的“人才观”,再看看我刚刚写完的宝沃集团的“人才观”,我不禁感慨与唏嘘,一个企业的文化和风格确实强烈地打上了一把手的烙印,而一个人自身的风格又绝对有其强大的惯性和“路径依赖”,无意中暗合了我今天写的内容。

我顺手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李书福先生“出生于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并在这里长大,19岁高中毕业(1982年)后就给父亲借了120元创业,开照相馆赚钱……”。

李先生正好比我大10岁,从他和我身上其实可以看到60后与70后成长经历的两个缩影,我无意高攀李先生(也无此必要),只是即兴的就事论事而已。两代汽车人的人生背景、成长轨迹、方法论、知识结构、个人风格、表达方式等真的是差异巨大,但殊途同归。这让我又不禁想起前不久北京车展期间李先生再次的“语出惊人”,大意是说新造车势力都是在忽悠,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怎么能够去骗老百姓的钱呢……。很巧的是,随后在5月9日的品牌发布会上,我也谈到了对“新造车势力”的看法,当时我用我老乡苏东坡在1000多年前的名言(他是针对当时的新势力“王安石变法”)表达了我的观点“难以追陪新进”。除开那些初心不正的“造车新势力”,对于真正的“造车新势力”,我的观点翻译过来就是三个关键词:

佩服(其勇气)、同情(其处境)、祝福(其未来)

逗逼一下,如果媒体采访我对宝沃集团的“人才观”的话,那么标题大致是:

杨嵩谈宝沃人才观:牛顿四大定律早已揭示了人性及我的“人才观”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
输入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