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中国企业借“气囊门”收购供应商迂回打入美国车市
来源:转载 编辑:腾讯汽车 2017-02-20 07:44:30 1505浏览

收藏

分享

0

1505

3.jpg

北京时间2月17日消息,据《汽车新闻》网站报道,早在十年前中国企业就开始探讨低成本乘用车进军美国汽车市场,然而时至今日鲜有成功案例。随着高田“气囊门”事件持续发酵,中国企业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条迂回之路,即通过收购车企供应商进军美国市场。

宁波均胜电子公司是一家来自中国主营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器和通风系统的企业,该公司为多家全球汽车巨头提供产品,包括福特、通用汽车和大众。去年,该公司斥资10多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气囊生产商和另一家位于印第安纳州的组装生产线设备制造商。

宁波均胜电子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收购计划,该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气囊门”事件的始作俑者日本高田,均胜电子希望借此作为跳板进一步确定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在均胜电子收购高田计划的背后,中国数家汽车零件企业酝酿出一个对美投资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亿)的巨额投资计划,美国对他们来说正是加入全球汽车零件供应链的“检票口”,而中国国内市场日渐成熟和饱和也使得这些企业将手伸向美国等海外市场。

总部位于香港的汽车咨询公司邓恩(Dunne Automotive)总裁(参配、图片、询价) 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处在未来五至十年世界潮流的出发点。如果说最开始的计划是中国只负责出口,那么未来中国的主要工作便是在美国投资和创造就业。”

根据彭博社公布的数据,仅在去年内美国汽车行业就有七起涉及中国企业的合作交易被公开,这七起交易的宣布总金额轻松超过了2014年曾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的数字。

在上述交易中,金额最大的是宁波均胜电子公司斥资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亿)收购Key Safety Systems,后者是一家汽车安全气囊模块生产商,在阿拉巴马、佛罗里达和田纳西都设有工厂。Key Safety Systems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大约13000名员工。

Key Safety Systems公司对此表示不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Key Safety Systems公司目前是日本高田公司的推荐买家。美国是高田的最大市场,在截至2016年3月的财年中美国市场贡献了公司41%的营收。

根据匿名人士所透露的消息,高田的目标是最迟在3月上旬同最终确定的买家签署一份协议。

彭博社公布的数据显示,西藏银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去年宣布将收购美国气囊充气泵生产商ARC Automotive,收购价达到4.9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位于河南省孟州市的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去年宣布将斥资1.0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收购位于密歇根州的动力系统生产商Incodel Holding LLC。

上海德勤中国合伙人迈克尔·于(Michael Yu)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中国国内已经同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此他们很自然的想要把这种关系延伸至海外。”

中企出资收购美国汽车供应企业或将帮助中企增加在美国市场的话语权,尤其是中美两国关系有所紧张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威胁将向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高关税。

中国企业未能实现2005年自主品牌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目标,而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都已经深耕美国市场多年。中国汽车进军美国的最新消息来自于广汽集团,集团总裁冯兴亚(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表示广汽将在今年内在美国成立研发中心,而最早在2018年广汽将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广汽集团股价周二(当地时间2月14日)在香港股市收盘时冲高至52周以来的最高点,而其在今年内的累计涨幅已达到38%。

放慢增长的经济

中国企业正积极在美国市场打造生产运营机构。根据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子公司发布的声明,前者在去年9月同意投资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在乔治亚州拉格朗日成立一家新工厂。该厂预计明年正式开工投产,其员工人数或超过1000人。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当地时间2月10日表示,公司将投资10亿美元扩大在美业务,投资对象包括福耀设在俄亥俄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企业已经把眼光转移至海外市场。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有所放慢,彭博社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测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或为6.5%。根据彭博社掌握的数据,今年或将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最慢的一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结束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影响,2017年中国汽车销售销量增幅或跌至5%,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接近14%。另一方面,中国主要城市对车主采取限驾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而中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空气污染问题。

根据J.D. Power去年9月公布的消息,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产品质量上积极向海外同行看齐。

彭博行业研究( Bloomberg Intelligence)驻香港分析师史蒂芬·曼(Steve M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海外投资战略或将帮助中国车企学习到更为先进的生产流程。一切归根到底还是技术不足的问题,有些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难度很大,中国企业还并未掌握生产工艺。如果完全采用自我摸索的方式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成功。”

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
0/500字
输入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